小说阅读网 > 都市小说 > 狼狈不堪的历史 > 9、刘邦“打工”有何收获?

9、刘邦“打工”有何收获?

上一章狼狈不堪的历史章节列表下一页
有声小说,小说阅读网在线收听!
可以确定的事是,尽管史书上有关刘邦微贱时投奔张耳的记叙,只是寥寥几笔,但这段短短几个月的经历,却对青年刘邦产生了重大影响。

有哪些重大影响呢?

第一,在张耳那里,刘邦大开眼界,相当于是一个硕博连读,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豪杰。

当时,张耳、陈余都是国际名流,到他那里打工的都是各国最杰出的精英人才,相当于是既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有奥运会冠军。

能够在他家里下榻做客的,则都是各国部长级以上官员。

刘邦在张耳府上一住几个月,哪怕只是干干开门扫地的活,也能见到不少大人物。

就像我们的毛主席当年在北大图书馆当个小小的借书员,也见到了李大钊、陈独秀、胡适这些风云人物。

更何况,张耳特别看得起他这个楚国沛县丰邑中阳里来的年轻人,也许是欣赏他年纪轻轻敢于离家出国来闯荡吧,经常把他带在身边,一点也没有瞧不起这个乡下少年,而是把他当兄弟看待。

因此,他见到的大人物,肯定就更多。

大人物就像细菌,你必须见过他们一回之后,自身才有免疫力,以后不会对他们诚惶诚恐了。

出身中阳里的乡下小伙子刘邦,后来睥睨天下英豪,什么大人物都不放在眼里,或许就与他已经在张耳府上打了防疫针有关。

第二,张耳、陈余都是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的人,特别是陈余,爱好儒家学说是出了名的,这也会进一步对刘邦的思想性格带来影响。

刘邦本来很厌恶儒家学徒。

但是,张耳、陈余虽然骨子里信奉儒家思想,却没有一般儒教徒的书呆子气。他们都是闻名天下的真正的英雄豪杰,能够对儒教教义身体力行,得其精髓,但与此同时,还能吸收采纳其他的思想,不会整天唠唠叨叨地念书。

这就好比少林寺的高僧,武功盖世,佛学修养很深,又能练就天下各门各派的功夫,却不会整天对人念经、宣布自己以当和尚为荣一样。

所以,作为真正的儒者,张耳、陈余在表面上却反而看不到多少儒教徒的样子。

没有读过书、也没有什么见识的刘邦,并不知道他们就是真正的儒者,却在不知不觉间,从他们身上,受到了更多乐善好施、崇尚仁义等儒教精神的潜移默化。

从张耳那里回来,大字不识、说话粗鲁、做事任性的他,身上就更多地体现出了儒家“宽仁爱人”的为人风格。

第三,更重要的是,在张耳那里,刘邦的经济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。

要么是张耳直接给了他一笔资助,打发他回家,要么是张耳给他开出的薪水本来就很高,他小赚一笔。

关于这一点的证据是:刘邦在张耳那里打工的时间并不太长,不过几个月。

但几个月后,曾经要到嫂子家蹭饭的刘邦,出国归来,就有了“好施”的美名,有能力给别人钱用了。

关于刘邦、此时的刘家老晚,史书记载自相矛盾的地方太多。比如,一方面说他不事生产作业,穷得要到大嫂家蹭饭;一方面又说他宽仁爱人,不像一般混混那样欺压乡亲收保护费;另一方面又说他“好酒及色”,也就是经常吃喝和按摩;再一方面还说他“好施”,就是常常拿钱给别人用。

一不搞生产经营,二不收保护费,三来消费还不低,刘邦哪里来的钱去施舍别人?

从当时看,只有可能是他从张耳那里获得了资助。

开了眼界,加强了修养,赚到了钱,这都是一个“打工者”应该努力得到的。

刘邦都得到了,所以他是一个优秀的“打工者”。

再回到丰沛,中阳里老刘家的老四,就是当地少有的出过国、留过洋、最开过眼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章狼狈不堪的历史章节列表下一页